你好,欢迎来到Lerbs德国律佰 - 供应链服务专家!
人才招聘| 收藏律佰
全部商品分类
新闻内容
 新闻列表>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寒冬”何时过去?
分享到: QQ空间 更多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寒冬”何时过去?
文章来源:      发布作者:      点击率:11764      发表时间:2016/10/19 14:28:53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寒冬”何时过去?

来源:转载 2016/10/13 10:50:56

    机床行业的现状如何?改革开放以后,各机床工具企业释放了推动上层建筑改革与生产力大发展的动力,加上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既竞争,又合作,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一批多种所有制的明星企业,据2007年的统计,民营企业占行业总数的71.3%,年销售额占全行业的56%,位居半壁江山。

    若干年前,国民经济以二位数快速增长,带动了机床工具行业高速发展。国内机床工具市场迅速扩大,成为世界上第一消费国、第一生产国、第一进口国,这种成绩得来实属不易,可喜可贺,行业内企业家们大多笑逐颜开,忙着建新厂,扩大生产能力。

    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重大科技专项(以下简称04专项),从资金及政策上给予支持,各主流机床工具厂几乎都接待过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与省、市主要负责人的参观考察,从精神到物质均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但残酷的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及中国台湾地区机床工具企业,特别是ECFA的实施,在中国大陆进行了严密的布局,或兼并、或合资、独资,设立生产(大部分为SKD方式)、销售基地,利用中国熟悉机床工具方面的专家或专业人员,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高端用户建立了紧密联系,甚至进入机床行业本身作为技改之用。

    机床工具行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早已对国外放开了,虽然有04专项的支持,频频出现多类国产高端的数控机床见诸报纸及媒体,着实使人兴奋,但掩盖不了机床工具行业竞争力的比较薄弱本质。

    当中国经济回归到个位数正常发展速度时,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以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困难,从而带来这些外向型企业技术改造缺乏资金,并由于中高端数控机床竞争不过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中档数控机床与有些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机床工具企业难以匹敌,造成今天机床工具行业的“寒冬”状态,什么时候寒冬过去,无人回答。

    对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竞争力薄弱的现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决不能说机床工具行业的同仁们没有拼搏精神,没有想办法找出路。

    1、以规模取胜的大型机床企业现状

    业绩雄居世界前十位的沈机集团人员超过1.5万,大连机床集团人员接近5000人,业界一些人士称之为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领头羊”、“风向标”,为行业发展做出不少贡献,但2013年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销售额也出现了负增长,但盈利能力尚需提高。

    从新五类到i5,从工业设计到智慧智造,沈机如同下跳棋一般在同行的注视下义无反顾地前行,相比之下,像德马吉精森机这样有深厚底蕴的跨国公司,则如同下围棋,在变化中布局强势”。

    2、试图以重型机床打开市场的企业现状

    近期,重型机床企业尤其困难,除市场因素外,肯定还有其它内部原因。五坐标联动数控龙门铣床的确是显示目前高端机床产品标致性的一类产品,生产的厂家就有二三十家(当然大小规格不太一样),连居于云南地区的昆明机床厂,也花巨资建造了一座崭新的拥有200吨吊车的重型厂房,也想搞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将来产品运输都成问题。

    为什么趋之若鹜呢?

    有04专项支持的企业在做,没有04专项支持的企业也在做,高端数控机床的同质化奇怪地出现,这说明市场机制的盲目性作用,难道不是浪费机床行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吗?不少做出的样品投不了产,放在库房里或做展览之用,用户也很少问津。生产能力过剩,以至造成现有重型机床企业出现亏损。

    3、改革体制的探索

    在市场经济中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是正常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但情况如何呢?齐重民营化,齐二、哈量、北京机床研究所、武重找到了央企作为“婆婆”,另外宁江机床厂找到了五粮液厂作为投资方。昆明机床厂是一家上市公司,几次换“婆婆”,从西安交大到沈机集团。这种例子确实不少,仍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呢?

    4、曾经的“明珠”光芒隐退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才10年,遭受帝国主义封锁,国家制定了发展“高精度精密机床”战役。从1958年到1965年,共试制成功高精度精密机床26种,到1965年年产高精度机床500台,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当时机床行业的两颗明珠上海机床厂、昆明机床厂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解放前这两个厂就有一批技术造诣良好的技术人员与技术工人,在解放后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失去了光芒的两颗“明珠”,何时再现光芒呢?

    5、领导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进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显现出来。“十八罗汉”(文革前对18家规模机床厂的戏称)之一的沈三与济一,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风光一时,名声雀起,受到各级政府的表扬,获得很多奖牌,雄居行业佼佼者地位,但好景不长。

    沈三以数控化率最高闻名全国,但质量不过关,服务又不到位,最后被用户与市场抛弃,落得破产的下场。济一以与日本马扎克合作而闻名,利用OEM方式出口,迅速提高了该厂的工艺技术水平,如齿轮噪音,不仅考核分贝数,还要听了“悦耳”,标准不可谓不苛刻。但在时任厂长朱锡泉同志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一个个难题都解决了,出口势头良好。后来的继任者,由于种种复杂原因,解除了与马扎克合作,引进技术又作出了错误的决策,逐渐衰落了,一直到现在仍没没无闻,据称已被民营企业兼并

友情合作伙伴
          

分销商加盟
支付方式
发票开具
物流配送
info@lerbs.cn本信箱为客户,供应商的
投诉建议专用,请勿询价!
版权说明  |    售后服务  |   配送方式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24     LERBS 德国律佰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0613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795 号

QQ 新浪 搜狐 人人 开心 网易